气管梗阻疾病详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术头条我国吸入用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结果获 [复制链接]

1#
初期白癜风 https://m.39.net/pf/a_6858103.html

我国吸入用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结果获权威认可

7月26日,医院陈薇院士团队领衔研制的雾化吸入用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疫苗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传染病》发表临床研究数据,这也是全球首个公开发表的新冠疫苗黏膜免疫临床试验结果。

科兴疫苗加强针数据公布,对原始毒株中和抗体滴度增加3-5倍

7月25日,医学论文预印本平台medRxiv发布了科兴新冠疫苗克尔来福加强针的临床II期试验中期结果。研究纳入了名健康被试,分为4组,先以14天和28天为间隔接种2剂疫苗,再以28天和天的间隔接种第3剂。结果显示,不论是第二剂还是第三剂,被试接种后28天的抗体阳性率均在90%以上;被试完成两剂注射6个月后中和抗体滴度下降明显,接种第三剂后28天时的中和抗体滴度比第二剂后28天的中和抗体滴度增加了3-5倍;第三剂与第二剂间隔时间越长,增长倍数越高。未出现与疫苗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研究指出,由于使用的是原始毒株,加强针对变异株的效果无法下结论;此外研究纳入的被试年龄范围为18-59岁,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未被纳入研究。

T细胞在COVID-19急性感染过程中并不重要

一组美国研究人员领导的恒河猴研究发现,T细胞对于灵长类动物从急性COVID-19感染中恢复并不重要。研究人员利用实验方法耗尽了恒河猴的CD4+和CD8+T细胞后,使其感染新冠病毒,并收集了恒河猴的血液、鼻拭子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六周后重复感染,再次收集样本。样本分析显示,即使T细胞耗竭,恒河猴依然产生了很强的中和抗体,并对病毒产生良好的免疫记忆。其原因尚不清楚,研究人员认为可能与补偿效应有关。这一发现对第二代疫苗和疗法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7月27日发表于mBio。

中国基础研究投入年均增幅达16.9%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7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基础研究投入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达到16.9%,基础研究占研发投入比重首次超过6%。

30个!中国科协发布年重大问题难题

7月28日,中国科协在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闭幕式上发布了10个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10个对工程技术创新具有关键作用的工程技术难题,并首次发布10个对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产业技术问题。

美国国务院和教育部发布联合声明,鼓励国际学生赴美学习

根据央视新闻消息,美国国务院和教育部当地时间7月26日在年美国教育论坛上发布联合声明——《美国对国际教育的全新承诺》(ARenewedU.S.CommitmenttoInternationalEducation),承诺将采取措施,推动国际学生赴美学习以及鼓励全球学者来美国参与学术交流。

我国首个高原疾病中医药诊疗指南发布

近日,青海大学任延明、吴萍、李永平团队历时四年研究,制定出我国首个高原疾病中医药诊疗指南——《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简称《指南》),经中华中医药学会审定发布(T/CACM-)。该指南的发布在高原疾病中医药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亦为高原其他病症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提供了经验和遵循。

我国首次在野外拍到灰腹角雉藏南亚种影像

在墨脱县林业与草原局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科研人员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背崩乡野外考察时拍摄到野生雉科鸟类1只。经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等单位专家科学鉴定,确认为灰腹角雉藏南亚种的成年雄鸟。这是我国首次在自然生境中拍摄到野生灰腹角雉藏南亚种的活体影像,也是灰腹角雉藏南亚种当前在我国境内自然生境下的直接证据,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中国东北未来能够支持多只东北虎的生存

东北林业大学姜广顺带领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科研团队与来自世界野生生物学会、世界自然基金会、美国加州大学、黑龙江野生动物研究所等国内外机构的专家合作23日在《生物保护》杂志在线发表题为《整合评估呼吁建立东北亚的可持续的东北虎集合种群》的关于中国野生东北虎种群动态和保护潜力的最新研究成果。成果显示,中国东北已经是至少55只野生东北虎的家园而且未来能够支持多只东北虎的生存。

“冰丝带”曲面玻璃幕墙与柔性屋面建造技术实现创新突破

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完成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课题成果:“国家速滑馆复杂曲面幕墙及柔性屋面关键技术”通过专家鉴定,完成课题指标,建造技术实现创新突破。

新方法助免疫系统寻找并摧毁癌细胞

据26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论文,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和意大利国家分子遗传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确定了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人类免疫系统寻找并摧毁体内癌细胞的能力:通过限制一组调节免疫系统的细胞的活动,从而释放其他免疫细胞来攻击癌症患者的肿瘤。

研究发现青藏高原草地植被驱动力发生变化

近日,《生态指示物》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地表过程与生态系统管理项目组熊勤犁、吉首大学副教授肖洋、中山大学教授梁平汉等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近35年来,青藏高原草地生产力呈现明显改善趋势。总草地面积的82.79%呈改善趋势,其中大部分分布在高原中部地区,而高原的西北部地区则出现了退化的趋势。

治疗酒精使用障碍的双药疗法

酒精使用障碍(AUD)是一种精神障碍,与多种的躯体和精神后遗症有关,但目前能治疗AUD的药物非常少。近期,一篇发表于《自然·通讯》的论文报道了一种能减少酒精摄入但不会产生毒副作用的双药疗法。研究人员通过使用雷帕霉素复合物1(mTORC1,在酒精摄入时会被激活)的抑制剂和一种小分子药物治疗了患有AUD的雄性小鼠。他们发现这种方法可以抑制小鼠肝脏和大脑中mTORC1的活性,能预防不良反应和mTORC1相关的肝毒性和糖代谢异常。当对重度饮酒小鼠进行这种双药治疗时,他们发现小鼠不仅饮酒量减少,寻找酒精的行为也会减少。

大脑“指纹”可帮助医生检测神经系统疾病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colePolytechniqueFederaledeLausanne,EPFL)的研究人员发现,大脑的“指纹”,即大脑内的神经连接图谱,可以用来检测认知能力的下降。像指纹一样,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神经连接网络。结果发现,在健康对照组的大脑成像中,大脑的“指纹”是独一无二的,可以几乎以%的准确率识别相应的个体。但是有轻度认知症状的患者大脑“指纹”比健康组更难识别,难以通过图像分辨个体。

能够透过颅骨向脑内发射光信号的光遗传学新技术

目前在动物模型中进行的光遗传学实验通常需要将电极或发光二极管植入颅骨下方的脑组织中,以激活光敏蛋白,进而控制大脑深处的神经元活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ofArizona)和西北大学(NorthwesternUniversity)的合作团队在一项新研究中报告了首个无线经颅光传输工具,它可以透过颅骨将光信号传递至目标位置,不需要通过物理方式穿透血脑屏障。

气候变化下的树木衰退机制

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对美国华盛顿州北美云杉(Piceasitchensis)的连续监测,探讨了生态系统尺度内盐度梯度变化下树木死亡过程中气体交换和水力特征的变化。研究显示,在-年,该区土壤盐分增加,树木活冠绿度急速下降,死亡率急剧上升,且叶片盐度在濒临死亡的树种中更高。气候变化下盐胁迫会引起离子积累,其毒性会损伤植物细胞功能,从而对树木水力系统造成损伤,该研究为这一机制提供了证据,并且为盐胁迫导致树木衰退的水力学机制以及气候变化下未来植被动态预测提供了重要见解。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植物生理学》杂志上。

稳定的新型高密度液态玻璃薄膜

OLED显示器和光纤等设备常使用超薄纳米级的薄膜玻璃,它在低温下像液体,容易结晶或形成液滴。因此,研究人员通常使用气相沉积(材料由气体直接变成固体)而非液体冷却的方式制造大块的高密度玻璃,但使用这种方法制成的薄膜曾被认为不稳定、易降解。但最近,一项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显示,如此形成的玻璃密度甚至比晶体更高。通过实验,科学家在气相沉积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结构不同的液相,它们在被加热后会发生相变(即气、液、固相之间的转化),转化为常见的液体结构。通过这种方式制造出的玻璃稳定性好、密度高。研究人员表示,了解薄膜中结构和性能的关系或对新应用的开发和其他材料性能的探索提供指导意义。

行星如何在双星系统中形成

行星在富含氢、氦、冰晶和尘埃的原行星盘中产生,星子(即微行星)不断吸积原行星盘中的物质直至形成行星。但在双星系统中,伴星的引力会搅动原行星盘,给行星形成带来困难。近日,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天文学家提出了一种在双星系统中可行的行星形成模型。根据模型,要在双星系统中形成行星,星子直径必须大于10千米,并且行星盘必须近似于圆形。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有伴星的引力扰动,原行星盘本身的引力和气体阻力仍能保证行星的形成。

“黑洞无毛”理论被验证

广义相对论指出,电荷、质量和角动量这三个物理守恒量唯一确定了黑洞的性质,即“黑洞无毛”。黑洞可能先天或通过吞噬获得磁场,这样的磁场必须很快消失,无毛猜想才能成立。但此前有人指出,被等离子体包围的黑洞可能会约束并维持磁场,从而推翻这个猜想。美国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University)和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利用超级计算机模拟磁层充满磁化等离子体的克尔黑洞(Kerrblackhole,有角动量但没有电荷的黑洞),验证了无毛猜想成立。

肺鱼-四足动物在4.27亿-4.16亿年前“分家”

中科院古脊椎所领导的研究团队近日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上发表的研究称,空棘鱼-扇鳍鱼与肺鱼-四足动物的分异,均应发生在距今4.27亿-4.16亿年之间。该项研究主要对滇东宜良大河地区连续的志留系-泥盆系界线层序,开展了详细的碳稳定同位素化学地层学的研究工作,获得了可靠的地球化学指标,确定了大河地区志留系-泥盆系界线的位置。该界线的确定以及滇东地区已有的古生物资料和生物地层化石带的建立,为厘清滇东含鱼地层的地质时代提供了关键资料,研究人员据此校准了空棘鱼-扇鳍鱼与肺鱼-四足动物分歧点的最小和最大估算时间,分别为距今4.16、4.27亿年前。

全球排名13的院系突遭校方关闭!4万人请愿也没保住

虽有超4万人请愿保留,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依旧决定关闭其在全球排第13位的考古系,停止本科招生,同时解聘部分教师。据报道,谢菲尔德大学之所以作出上述关停决定,是因为考古系每年无法创造足够的收入给学校,由此已经成为学校的财政包袱。虽然目前各方正在努力制造舆论,“拯救谢菲尔德考古系”,但声音甚微,难以为继。

医院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

7月26日,医院医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并与北京惠每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每科技”)在医学人工智能领域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最高1亿元无偿资助!武汉光谷发布“人才11条”政策包

全国首创人才注册制,人才动态评价积分制;每年拿出预算支出的5%支持人才创新,顶尖人才“一事一议”,最高支持1亿元;青年博士毕业生、海外归国留学生,最高30万元资金支持;免费住房,子女教育学费补贴......7月27日,武汉东湖高新区(以下简称“光谷”)发布“人才11条”政策包,招才诚意爆棚。

17所高校实力强劲!中国化工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公示

近日,中国化工学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