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梗阻疾病详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气管异物跌坠伤撞伤鱼刺卡喉 [复制链接]

1#

急救知识真的是很重要的,无论对于我们月嫂还是家长都很重要,关键时刻能挽救生命。龙老师觉得这是每个人必备的知识。

想想之前那个幼儿园的孩子因为食物噎住没有及时处理而逝去真的很痛心,其实,这完全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急救方法来挽救这个孩子的生命的。

还有不到半个月,女儿就放假了。最近给家里重新装了防盗网,把家具的尖角全包边,忙上忙下,连老公都调侃一向淡定的我开启了“一级警戒模式”。

为啥这么做呢?相信有孩子的家长都知道,假期里的孩子简直就是个停不下来的活宝——

什么也阻挡不住孩子爱玩的天性,每次出门都撒野乱跑,看都看不住。

哪怕在家里,孩子也一刻不闲着。把房间翻得乱成花,抓到新奇的东西都往嘴里塞,阳台、桌子、橱柜,各种地方都成了攀爬场地。

有个朋友笑话我:这反应也太紧张过头了,放假孩子待在家里的时间更多了,不是更安全吗?

然而,高频率的儿童意外事故报道表明,家里并非是绝对安全的地方。

看着惊心触目的新闻报道,真的要反问一句:你真的以为,你的孩子在家很安全吗?

很多家长口头上说安全最重要,但到了需要付诸行动的时候,就会犹豫不决:安全事故是个几率问题,自己总不会是倒霉的那个。

但是,这个“几率”到底有多大呢?我来给大家看看几组数据。

中国疾控中心和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联合公布的《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显示,-年,平均每年有名未成年医院就诊,平均每天有人发生意外伤害。

其中,家中是未成年人意外伤害的高发地,占比高达46.34%,将近总数的一半。

这些数据,都在提醒着我们身边的儿童安全隐患,危险时刻潜伏在孩子的身边。你还会坚持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定那么幸运吗?

重视孩子的安全,绝不仅仅是多人看管、孩子不离眼、减少粗心大意这么简单。

当孩子发生意外时,需要的是做出正确的判断,用科学的意外急救方法正确应对,在抢救的*金时期内给予最有效的救助。

但是,急救技能缺失、被错误的救治方式误导,却是当下大多数父母的现状。

几天前,广西玉林一名年仅6岁的男童在家吃花生时不慎噎住,只因家长用了错误的急救方法——倒背孩子、用手拍背,导致孩子错过了最佳的急救时机,最终抢救无效身亡。

我问了问闺蜜:当孩子遇到同样的意外情况时,你会怎么做?闺蜜们的答案,有拍背的,有倒背孩子的,有灌水的,错误方法五花八门。

不仅如此,有的家长甚至更迷信老人、邻里的“传统偏方”。

浙江宁波曾有一名3岁男童被开水烫伤,外婆凭经验将盐撒在其胸口,不料加重伤情。

除此之外,还有烧伤时用药油、草药敷;还有卡了鱼刺喝醋、流鼻血赶紧仰头、噎着赶紧喝水…专业医生早已强调,这些偏方不但无法达到救治效果,甚至会成为耽误孩子急救时机的“死神”。

不恰当的处理办法对伤情没有半点帮助,在加重孩子的痛苦之余,甚至还会使伤情恶化,导致简单的小问题变成要送院诊治的后果。

为了孩子的安全,家长们不要再固执于只要看住孩子就好,对传统偏方执迷不悟,学习正确的急救知识才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当然,这样的情况也不能全部怪罪于家长,因为传统安全教育只注重说教,缺乏实操性的教学,根本难以学到真正实用的技能。

如今,大家都喜欢在网络上学习知识技能。以前,我也在网上找了不少安全课程,但各种缺点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内容分散,知识点不全,操作示范由图片文字展示,缺乏更直观的学习体验。

一直以来,都未能找到合适的安全急救课程,导致学习进度停滞不前。好在,最近我发现了一门系统直观、分级易懂、示范超级清晰的课程《挽救孩子生命的意外急救技能》,教你真正简单、正确、实用的急救方式。

该课程的导师,国内首个原创儿童安全动漫IP——艾德叔叔,是一名国家级安全救援人员,也是孩子们的救援叔叔。

艾德叔叔为什么要做这门课呢?

年,国内先后发生了多起针对未成年人的校园暴力袭击事件,社会反响很大,也让同为家长的艾德叔叔意识到儿童安全教育的紧迫性。

他找了十余家幼儿园和学校,发放了五千余份调查问卷后发现,不少学校的安全教育多为“纸上谈兵”,有些甚至是“走过场、挂空挡”——传统的安全教育枯燥而乏味,空洞的说教难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叮嘱式的家庭教育也不奏效。

于是,艾德叔叔决定结合专业优势,致力于儿童安全教育的创新研究和推广,开发一种为大众所喜欢的安全教育新模式:用动漫和互动游戏教授救护技能。

现在,他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