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厚德载医
年面对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依然复杂的形势,居民们坚持不聚集、不串门,同时减少非必要的外出活动,这使得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变得多了起来,本是其乐融融,增进亲情的好机会,可有些家长为了让宝宝丰富营养,开始给他们吃瓜子、花生、豆子、葡萄干等较小的却质硬不易消化的食物,宝宝们在跑、跳、嬉逗或者哭闹时就容易将这类食物误吸入气道。这就是儿科经常会接触到的急症—气管异物。
仅在年8月中旬,一附院儿科就连续2天收到了两例气道异物的患儿,入院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后,尽快行纤维支气管镜下异物取出术。在医护的默契配合下,异物均顺利取出,术后患儿的咳喘、气憋等症状立即明显改善,术后第二天就临床治愈出院。
为了防止儿童气道异物吸入,在这对各位家长朋友进行科普。
什么是气道异物?
气道异物就是将最常见的花生、瓜子、*豆、玉米粒、小纽扣、鸡骨、鱼骨、别针、哨子等吸进气管里,随着呼吸的作用,异物就会进入气管、支气管或其深部。是儿科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常发生于5岁以下的小儿,其中3岁以下儿童最易将异物吸入气管和支气管内。
1-3岁的宝宝易发生气道异物
1)1-3岁的孩子的乳牙未完全萌出,咀嚼能力差,喉保护性反射功能弱,在吃东西时又喜欢将物体含在口中,一旦孩子哭闹或大笑就很容易将异物吸入气道。
2)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行动能力,但缺少判断能力,对各种东西都充满好奇,不知道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不能吃,抓到手里的东西就会往嘴里送。
3)监护人安全意识弱。
这3个原因导致1-3岁的孩子为气管异物的高发年龄,因此家长要格外注意孩子手里拿着的东西。
气道异物都有哪一些呢?
儿童气管异物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坚果上市的季节,往往多发,因为坚果类产品在儿童气管异物中占据了“半壁江山”,除了坚果,还要注意各种塑料玩具小球、电池和鸡骨、鱼骨等。异物在大龄儿童中同样不少见,相比于3岁以下的儿童,大龄儿童的异物可能为一些别针、笔帽、玩具零件等小物件,甚至有时脱落的乳牙也会成为气道异物。
异物吸入气道后会有哪些表现?
异物吸入后首先表现为剧烈的咳嗽、气憋、气喘、口唇发紫等症状,继而会进入安静期,这个时期可能不出现症状或仅出现轻微的咳嗽,如果这个时期没被发现,异物在气道里就会引起局部的炎症,而出现反复的呼吸道感染,表现出发热、咳嗽、脓性痰、呼吸困难、胸痛、喘息等症状。最危险的是异物进入气道后容易堵塞气道而引起缺氧窒息,最终导致儿童窒息死亡。
如何预防气道异物的出现?
1)0-3岁婴幼儿,不要食用坚果等大颗粒食物;
2)进食时不要乱跑乱跳,以免跌倒时将食物吸入,也不可惊吓、逗乐或责骂,以免大哭大笑引起误吸
3)不允许儿童将小玩具放在口中;
4)尽量把食物煮透,从小养成细嚼慢咽、充分咀嚼的就餐习惯。
气道异物吸入,如何急救?
避免宝宝异物吸入,预防是关键,但有时防不胜防,如果遇到异物梗阻情况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可以在家进行自救:
按照年龄分为婴儿和儿童两个阶段,分别有不同的急救方法,我们举例来科普下:如果是婴儿不慎被“花生米”呛到,详见如图所示,拍击5次后停止,检查是否有异物咳出,如果没有,可以继续上述的操作。
如果儿童被异物呛到,就要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初步处理,如图所示,家长站在小朋友的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然后两手握拳,然后将拳头的拇指置于脐部与剑突之间,快速向内向上反复冲击腹部,直至气道异物排除。注意事项:在家进行急救时,家人要拨打急救电话,获取帮助;既使有异物咳出,医院进行就诊,确诊是否完全排出异物哦!
怀疑小宝宝异物吸入,怎么办?
医院就诊,完善相关检查明确是否气道异物吸入,继而通过气管镜将吸入取出。
希望大家通过这个科普能提高对气道异物的安全意识,气道异物最重要的还是在于预防,祝所有宝宝健康平安的成长。
石医院医院儿科-
专家介绍
章伟
副主任医师,硕士学位,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第二届介入肺科专业委员委员会。从事儿科临床医学、教学、科研工作13年,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病症的诊治,尤其在儿童支气管镜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至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科及浙江大医院进修。累计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副主编专著一部,主持院级课题一项,参与兵团课题两项及国家自然基金一项。
排版|权江宏
编辑|李伊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