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医院普外一科一名食管癌晚期患者,患者因肿瘤压迫食管已无法进食,且已发生气管食管瘘,导致全身营养状态极差,只能靠肠外营养支持。单纯的普外手术,只能是上腹部大手术,但该患者已无法耐受,医院均未给出让家属满意的治疗方案。最后患者家属选择了医院普外一科就诊,科主任吕雪冬与主治医生王荣昕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决定采用普外科与CT科俩科联合开展的特色技术——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
详细情况您可以点开下方视频,听听臧文远、王荣昕两位医生是怎么说的,患者家属又是怎样表达心声的。
据了解,CT引导经皮胃造瘘术是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在胃前壁与前腹壁之间放置造瘘管,进行肠内营养输注或姑息性胃肠减压的一种介入微创技术。该手术具有定位精准、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适应症广、术后可立即进行胃肠内营养等诸多优点,现已成为经口进食困难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的重要选择之一。
普外一科医生王荣昕与CT科医生臧文远经过紧张有序的术前准备。
进行人工胃腔充气。
CT科医生张晶石正在操作CT精准定位。
进行局部麻醉。
水囊放置成功!手术完美结束!
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是一种安全,经济,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简单的微创手术。其主要适用于以下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如渐冻人,植物人等),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如晚期下咽癌、食管癌),外伤造成的中枢神经受损等长期无法经口进食者。
传统的胃造瘘术采用的是普通的橡胶导管,术中需要将导管和胃壁完全固定,术后一旦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造瘘管梗阻,无法更换造瘘管。而CT引导下造瘘管结构合理,材质为硅胶,组织相容性好;胃内部分带有水囊,用于固定导管,外面带有固定瘘管卡扣,可以在造瘘口形成软组织窦道后随时更换造瘘管,避免瘘管阻塞等并发症。
医院普外一科吕雪冬主任团队与CT科臧文远医生介入团队自三月份合作开展胃造瘘手术以来,无不良并发症发生。术后均顺利停止了肠外营养,进行造瘘管给养。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终审┃刘占龙
复审┃王茜
初审┃金帅
编辑┃崔柳
感谢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