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梗阻疾病详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院泌尿外科成功切除腹膜后 [复制链接]

1#

近日,医院泌尿外科顺利成功切除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手术一例。目前患者病情稳定,正在康复中。

患者为一老年女性,66岁,以“发现左侧腹部包块2月”入院。入院后行腹部CT检查发现左肾旁巨大占位,腹部增强CT扫描+CTA(CT动脉造影)+三维重建,见包块位于肾周筋膜内、肾脏中下份前方,大小约16.0cm*15.8cm*14.2cm,紧贴肾包膜,具完整包膜,将肾脏、肾血管向后、下方推挤,脾脏、胰腺、肠等腹腔脏器均受到不同程度推挤,其表面及内部血流丰富,CTA显示肿瘤与肾动脉、腹主动脉、左侧髂总血管、髂外血管分支供应,肾脏中下份后侧见一大小约7.0cm*6.3cm*6.5cm大小外生性囊肿。经全科讨论,并积极与放射科沟通,结合CT三维重建影像检查,考虑诊断:左侧腹膜后巨大占位:左侧肾错构瘤?腹膜后肿瘤?脂肪肉瘤?。经全科讨论,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术前针对围手术期各环节可能出现风险、意外、并发症情况做好充分准备与处理预案,最后在与手术室麻醉与护理团队的通力协作下,顺利完成本次手术。手术顺利,完整切除肿瘤,术中出血余ml。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粘液样脂肪肉瘤,手术切缘未见肿瘤累及。

腹膜后肿瘤游离、显露困难,如体积过大,将明显影响手术操作,手术难度大、创伤大、出血多,常常令外科医生望而生畏。该病例肿瘤体积巨大、血供丰富,本次手术的成功,得益于术前精心准备、多学科合作,术中麻醉、手术科室的周密配合及术中精细、准确的操作。

泌尿外科陈冰主任介绍:脂肪肉瘤是成人最常见的软组织肉瘤之一,也可见于青少年和儿童。脂肪肉瘤通常体积较大,一般为深在性、无痛性、逐渐长大的肿物,最常发生于下肢(如腘窝和大腿内侧)、腹膜后、肾周、肠系膜区以及肩部。包括以下几种病理类型:1.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高分化脂肪肉瘤;2.去分化脂肪肉瘤;3.黏液样脂肪肉瘤;4.多形性脂肪肉瘤;5.圆形细胞型脂肪肉瘤。其中高分化型为低度恶性,预后最好;多形性和圆细胞型呈高度恶性,容易局部复发和转移,预后最差。高分化型和多形性转移率低,但是复发率高;圆形细胞型和多形性转移率高,常见部位为肝、肺和脑。粘液样脂肪肉瘤呈中度恶性,复发率及转移率处于两者的中间状态。本病罕见区域淋巴结转移。脂肪肉瘤的预后:其最重要的预后因素是肿瘤部位。如果肿瘤生长的部位可进行完整手术切除,则肿瘤边缘切除干净后不易复发。发生于深部的组织的肿瘤,有多次复发的倾向,常因肿瘤在局部无法控制的侵袭性生长或去分化和转移导致死亡。

关于脂肪肉瘤的治疗:

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脂肪肉瘤治疗中的第一选择,局部的广泛切除是减少复发、转移的有效措施。因为脂肪肉瘤淋巴结转移罕见引流区淋巴结清扫多无必要。

2、放射治疗。可分为术前放疗、术后放疗,内照射放疗等,尽管有文献报道粘液型脂肪肉瘤放射治疗较敏感,但总体来讲放射治疗对脂肪肉瘤不是主要治疗手段,我们多用于肿瘤边缘切除的病人防止局部复发,对于局部能行根治性切除或广泛切除的病人术后放疗意义不大,而且在放疗给予时间、方式和并发症上仍有争论。目前普遍认为,放疗对粘液性脂肪肉瘤不敏感。

3、化疗。现在IFO(异环磷酰胺)和ADM(阿霉素)作为肉瘤化疗的一线药物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但对于不同的肉瘤,缓解率不同。由于高分化脂肪肉瘤恶性度低、转移的可能性小,化疗意义不大。对于恶性度较高的类型为术后防止转移,可以行化疗。对于粘液性脂肪肉瘤,化疗常被认为不敏感,临床不太采用。4、生物治疗。生物治疗是继手术和放化疗之后第四大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包括非细胞治疗:抗体(靶向治疗)、疫苗(近年研究热点)、基因治疗(目前p53基因修复治疗已取的成效);细胞治疗:采用的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来抗击癌细胞。生物治疗几乎没有*、副作用,所以可以认为是治疗恶性肿瘤健康、安全的办法,但高昂的治疗费用仍是目前治疗推广的难题之一。

5.另外,热疗及射频消融治疗等治疗方案也有临床治疗有效的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