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道梗阻的常见临床表现:
依据梗阻的程度,可以是隐匿的,也可以是急剧的,若接近完全梗阻时,常表现呼吸短促、费力、喘鸣,病人常显焦虑,面色苍白、多汗、身向前倾斜,头颈前伸,试图减轻症状,可能伴有发音困难、吞咽困难、阵发性剧咳等症状。
二.儿童出现气道梗阻的常见原因:
气道阻塞常见的是由于外伤以及口腔卡住了异物所导致气道狭窄。还可能是气道炎症反应,包括被病*以及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就会导致气道内炎性分泌物渗出。有会有大量痰栓阻塞,甚至引起气道封闭以及抑郁,常见的支气管炎,肺炎以及肺气肿。也可见于由病*感染所引起的小而细的气管肺炎。如:吃饭时嬉戏打闹、误吞小坚果或异物、边说话边吃饭等不良饮食习惯也可能导致发生气道梗阻,且较为常见。
三.气道梗阻的急救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
1.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Maneuver)
是一种清除上呼吸道异物堵塞(噎)的急救方法,由美国医生海姆里克先生发明。该法的第一次运用在年,海姆里克医生运用该法成功抢救了一名因食物堵塞了呼吸道而发生窒息的患者,从此该法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被人们称为“生命的拥抱”。
2.使用原理:
3.具体使用方法:
救助受伤者(类似游戏:石头、剪刀、布)
救护者站在受伤者身后,用掌根叩击受伤者的后背(两肩胛骨之中间位置),鼓励受伤者咳嗽。如果不能解决梗阻问题,在情况危急时,施救者从背后抱住受伤者腹部(为防止摔倒,建议施救者使用丁字步站立),双臂围环其腰腹部,一手握拳(成石头状),拳心向内按压于受害人肚脐上两指的位置;另一手成掌(状如布)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冲击五次,然后检查卡在喉咙的物品是否吐出来。如此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为止。
如果受伤者因长期缺氧而倒地,不省人事
施救者把受伤者身体摆正,背部放在平坦的地面或硬板床上,使之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脚左右分开跪于受伤者身体一侧,十指相扣,掌根按压在伤者两乳连线中心点,身体前倾,手臂与伤者身体垂直,连续不停按压,直致伤者吐出堵塞物,恢复意识。此项施救也叫“心肺复苏”,如果受伤者是因为溺水造成的,也采用同样的方法施救。
自己是受伤者,孤立无援
用自己的拳头和另一只手掌猛捅,或用圆角或椅背快速挤压腹部。在这种情况下,任何钝角物件都可以用来挤压腹部,使阻塞物排出。
受伤者是1岁以下的婴儿
施救者坐在椅子上,将婴儿俯卧于大腿上与地面成15-30度角,头向下,用掌根轻叩婴儿后背五次。如果堵塞物没有吐出,把婴儿翻转过来,让婴儿仰在施救者的腿上,头向下,与地面成15-30度角,施救者食指和中指并拢连续按压婴儿胸部五次。
如些反复,直到婴儿吐出堵塞物。气道梗阻造成窒息的预防预防进食时避免食物和异物卡喉,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精工细作:将食物切成细块,特别是老人和孩子的食物。②文明进餐:不在用餐时口若悬河,不在移动的交通工具上吃东西。③不贪美食:细嚼慢咽,适量即可。④照顾儿童:不把将小的玩具交给婴幼儿玩耍。有以下情况者,进食时应格外注意:①有假牙者。②饮酒后进食者。如果我们在静静地吃饭、喝水时,也会出现呛咳的情况,一定要警惕吞咽困难,尤其是老年人。吞咽问题对老人来说是生死攸关的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常见引起吞咽问题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脑中风:由于中枢和周围神经在吞咽过程中起调节和控制作用,患脑中风后可出现进食水时呛咳,常伴有言语含糊不清、口角歪斜和偏瘫等症状。②食管癌:早期表现为胃部闷胀感,进食时有胸骨后针刺样疼痛或有食物通过困难、滞留等感觉。以后可出现持续性和进行性吞咽困难,逐渐消瘦。③食管裂孔疝:由于胃、肠或其他腹内脏器经横膈食管裂孔进入胸腔,而引起疼痛、咽下困难和食物反流,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的胃肠病。除吞咽困难外,上腹部疼痛并向肩部放射,餐后尤其卧位症状加剧,而站位则明显减轻。④食管炎:常于进食后发生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卧位时明显,直立位可缓解。疼痛可放射至颈部和背部,严重者会因胃食道返流引起局部痉挛。⑤抑郁症、老年痴呆症等也会造成老人吞咽困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