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白癜风杂志编委 http://m.39.net/pf/a_6866320.html-05-:23
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王凌云
5月12日中午,在温岭市横湖中路的一家儿童洗护机构,一个11个月大的宝宝突发意外,医院妇科护士王妍的抢救下,化险为夷。
“快来啊!救命啊!”刚要带着7个月宝宝去游泳的王妍听到呼救声,就赶到了游乐场。眼前,一位焦急的妈妈一边痛哭呼救,一边用手抠着孩子的嘴巴。“不要用手抠,我是护士,让我来!”经过询问,王妍得知这个孩子被一块糖果噎着了。由于呼吸不畅,孩子脸色已经发绀,需要马上急救。她一把把自己的宝宝交给工作人员,立即接过孩子开始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对其进行现场急救。
很快,一块直径1.5cm的糖果被吐了出来,孩子不适的症状马上缓解了。孩子的妈妈看到孩子转危为安,感激不已!
“原来孩子的妈妈并不知道气管异物导致窒息时的急救方法,我当时为孩子的妈妈仔细介绍了‘海姆立克’急救法。这急救法的普及很重要!”王妍在护士节经历了院外急救,这让她感受到急救技能科普的重要性,她也在朋友圈发布了“海姆立克”急救法。
年春节,曾有条消息在微博上被网友疯转:一个2岁半的小娃娃被亲戚喂了一颗开心果,结果开心果就进入了气管,孩子立马呼吸不畅,脸憋得青紫,家里人吓坏了,医院。尽管接受了气管切开抢救,但孩子还是没有被抢救过来。抽样调查显示,意外伤害已占0~14岁儿童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而吸入异物又是造成儿童窒息死亡的主要原因,高危人群为0~4岁的孩子。
为什么孩子的气管如此容易进异物?且一旦吸入异物,情况又如此凶险?原因在于喉咙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
咽喉是人体“气道”和“食道”并行的地方。“会厌”可以将气体和食物分流。一般来说,会厌分流功能受神经系统自动控制,但孩子神经系统发育多不完善,吞咽反射功能尚未发育健全,所以最容易发生液体、固体物质误入气道,出现“窜道行驶”。
异物进入气道后,孩子会出现一些有特征性的症状,家长要能马上识别出来,以便迅速进行急救。如果进入气道的异物较大,把气道完全阻塞,就是说气道里面完全堵严了,机体不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孩子马上会出现“三不”症状:不能咳嗽、不能呼吸、不能发声。接着会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烦躁不安,大脑就会严重缺氧,意识丧失,心跳也很快随之就停止了,情况非常紧急。
如果异物较小,进入气道后,孩子会马上出现剧烈呛咳、呼吸困难等,异物也可能因剧烈咳嗽或由肺内的气体从气道被冲击出来,也可能冲击不出来,甚至越堵越厉害,导致孩子呼吸停止,继而心跳停止。从危险程度上讲,气道异物梗阻导致的气道完全阻塞是仅次于心脏骤停的急症之一,所以要分秒必争,及时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