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一名6岁男童在跟家人一起在商场购物的时候,吃了店员给的面包,不小心呛到气道,不幸窒息身亡。
事件发生以后,该商场也发出通知,提醒商户不要给客人分享食物。其实,像这种别人好心给孩子喂食,结果出了意外,食物堵塞气道致使孩子发生危险的事件并不少见。尤其是在过年过节,或者是去别人家做客的时候,很多大人出于好心,给孩子分享食物。坚果、糖果一类,更是引发气管阻塞的常见“危险品”。
其实,给别人家孩子分享食物确实是有一定安全隐患的。比如:
因为不是自家孩子,其身体状况不甚了解。如果给孩子分享的食物,是能够引发孩子过敏的,就会给其身体健康带来威胁。因为缺乏安全意识,给年龄小的孩子分享不适宜的食物。对于三岁以下的孩子来说,坚果类、果冻、糖果等,都是容易引发窒息危险的。有危险的逗娃方式。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成年人聚在一起喝酒,有些人会逗孩子去喝酒。孩子的身体发育还不够成熟,对于酒精更为敏感,很容易被酒精伤害到神经系统和肠胃道。不得不说,很多人给孩子分享食物确实是出于好心。不过,最好是经过孩子家长的同意,再给孩子食物。或者是把食物给孩子家长,让家长做决定是否给孩子吃。
在这个事件中,安全隐患最主要的不是店员好心给顾客孩子面包,而是气管异物堵塞。
什么情况下易发生气道异物堵塞呢?
1、易发人群:
5岁以下儿童多发,尤其是3岁以下儿童更容易发生此类危险,这是由于其身心发育特点导致的。儿童好奇心较强,尤其在口欲期的时候,喜欢把物品放入口中探索,不小心就会发生危险。3岁以下的孩子,有一些磨牙还没有长好,对于食物的咀嚼是不够充分的。再加上咳嗽、吞咽等自我保护的反射还没有发育完全,这就会让孩子更容易发生气管异物堵塞的危险。2、引起气管异物堵塞的高发物品?
不易被孩子嚼碎的食物:花生米、豆子、瓜子、核桃、开心果等坚果类;葡萄、樱桃、荔枝、桂圆等水果类;果冻、奶片、糖块等零食类;以及带骨头的肉类、鸡骨鱼骨等大块硬质食物等。小件物品:纽扣、小颗粒积木、玩具的小部件、软木塞、笔帽、橡皮、硬币、图钉、别针、塑料棒、玻璃弹珠、纽扣电池、发卡等。3、容易引起气管异物堵塞的危险行为。
在吃食物的时候,尤其上述容易引发气管异物阻塞的食物时,如果孩子狼吞虎咽、大笑、哭闹或者是跑跳,会让本该遮蔽气管的会厌处在半开半闭的状态,食物就可能进入气管中。再加上,小孩子的咽喉部的保护反射能力不强,气道又比成年人高,这时候就很容易将食物误吸入气道之中。将小玩具或者小物品放进口中,玩起来就忘了,或者是受到外界的影响,跑跳、惊吓、突然摔倒等,将物品误吸入气道。
气道异物堵塞是非常危险的,尤其是阻塞严重时,会在4-7分钟就能让人窒息身亡。就算抢救过来,长时间的缺氧也会造成不可逆转的脑损伤。即便是没有完全堵塞气道,还能够呼吸,如果处置不及时,或者家长不知道情况,因为延误治疗也会引发感染,甚至严重的后果。
对于气道异物阻塞,防范是关键,注意以下4点预防此类危险发生。
1、对于3岁以下的儿童,要避免给其喂食易发生危险的食物。
坚果类、糖块、果冻等,尽量避免给3岁以下的宝宝食用。不要给自己家孩子吃,也不要给别人家孩子分享。当外人给孩子分享这些食物的时候,家长也要礼貌地拒绝,或者是家长保管不给孩子吃。
2、家中容易引发此类危险的小物品要收好,避免让孩子误食。
硬币、纽扣电池、玻璃珠、图钉等小物品,家长不要乱扔乱放,可以找个盒子收纳起来,并且放在孩子触摸不到的地方。
在给年龄小的孩子买玩具的时候,尽量避免买有小部件的玩具。或者是在家长的监督下,跟孩子一起玩有小部件的玩具。
3、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避免危险的发生。
在吃东西的时候,不要说话,要细嚼慢咽,确保食物被充分咀嚼后,慢慢咽下。这样不仅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还能够预防气管异物阻塞的危险发生。
孩子吃东西的时候,家长不要去逗孩子笑,也不要批评孩子以免孩子吃东西大哭。
提醒孩子,当嘴里吃东西的时候,要保持安静不乱动,不能跑跳打闹。
4、平日多提醒孩子,增强其安全意识。
对于已经有认知能力的孩子,家长要重视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平日里,多提醒孩子,不能随意将小物品放入口中,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危险性。
毕竟,家长不能做到无时无刻地盯着孩子,提高孩子自身的安全意识也尤为重要。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一旦误食了小物品,要及时告知家长。有些气管堵塞因为没有完全堵塞气道,孩子还能呼吸,处于害怕就没有告知家长,时间一长引发了感染等症状。
气管异物阻塞对于孩子来说,真的是发生率较高的一类危险事件。除了做到防范,了解发生危险后,正确的处置方式也尤为重要。
当孩子发生气管异物阻塞时,家长应该如何做?
★当阻塞物较小,孩子还能够自己咳嗽的时候,此时不要盲目去帮孩子急救,而是先要鼓励孩子咳嗽。通常,阻塞物会随着孩子的咳嗽被排出体外。如果异物一直没有排出,即便孩子没有呼吸困难等其他症状,医院,检查异物位置,通过专业手段取出,以免发生感染。
★当孩子出现不能说话、呼吸困难的症状时,家长要立即急救,帮助宝宝清除异物,恢复呼吸。这时最常用的就是海姆立克急救法(注:如果是液体或者粘性的食物,这个做法很难排出)。
1岁以下宝宝可以采取拍背法和腹部按压法。让孩子趴在大人的膝盖上,头部低于胸部,手托其下巴,另一手拍其背5次,至异物排出。如没有排出,将孩子翻身,仰卧在大人的腿上,用食指中指用力向上向下去按压孩子的上腹部,重复5次。如果没有排出异物,继续交替进行拍背和胸部按压。
1岁以上的孩子可以使用拍背法或者是腹部冲击法。拍背时让孩子身体向前倾站立,头部向下低,一只手支撑住孩子的胸部,另一只手用手掌根部在肩胛骨间连续大力地叩击5次。
腹部冲击法,是家长从孩子身后,一只手握拳将拳眼对准孩子的肚脐与剑突之间,另一只手包裹在拳头外,向后上方进行冲击,促使横膈肌产生向上的压力,使肺部气流将异物从气道冲出来。
盲目用手指帮助孩子清理呼吸道,这样可能引发异物堵塞更严重。给孩子喂水,如果是馒头面包等淀粉类食物,喂水会让食物膨胀,阻塞更严重。最后,还有一点要提醒家长。当孩子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症状,要仔细回想下近期孩子是否有呛咳的经历,医院检查,以排除气管异物的可能。有些孩子吃食物呛到后,因为当时没有呼吸困难的严重症状,只是咳嗽几下,家长就没有注意,过后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肺炎等。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避免此类时间发生,最重要的还是要预防,家长和孩子的安全意识都要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