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九派新闻」
鲁网11月20日讯生活中若进食不慎发生误吸,且非急症时常未引起重视,可能导致误吸的异物潜伏在气管内,可引起反复咳嗽、气喘,甚至感染发热等症状。常见的气管异物种类以瓜子、花生米、骨头、鱼刺居多。近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顺利开展一例支气管镜下困难异物取出术。
据悉,患者崔先生2个月前淋雨后出现咳嗽,咳痰症状,未予重视,外出务工,期间症状反复发作,日趋加重并伴有发热,医院,经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治疗返乡就诊我院。详细问诊及检查后,吴主任凭借其多年的临床经验判断,崔先生可能存在异物吸入,“误吸”了不知道啥东西。核酸检测阴性后,入住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入院CT示:左下肺炎,左下肺支气管高密度影,考虑支气管内异物。
针对患者情况,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吴常柱与团队经仔细研究及探讨病情后,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下给予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和异物取出术,检查中发现患者左肺下叶基底段有块状骨头嵌顿到支气管内,被大量肉芽组织包裹,骨头坚硬、较宽且边缘锐利,异物钳轻触后可活动;但患者咳嗽剧烈,妨碍异物钳抓取,造成手术操作难度增加,多次尝试取出均失败,且因异物移动致肉芽及粘膜出血,遂给予电灼烧处理肉芽组织,后以异物钳夹取异物,最终顺利成功取出2.5cm大小不规则骨头一块。术后,崔先生症状明显缓解。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病区副主任吴常柱介绍,支气管异物是指异物进入、停留或嵌顿于气管或支气管内的状态,常见的异物有花生、*豆、牙齿、骨头等,是临床常见急症,由于梗阻部位不同,严重的短时间内即可让人窒息而亡,多见于幼儿及老年人。
吴常柱表示,对于支气管异物,除了防患于未然,及时识别发现也非常重要。异物吸入时一般会立即出现剧烈咳嗽及憋气,甚至窒息;此时若患者未能及时发现,异物可能会下降到下气道,出现反复咳嗽、气喘,甚至感染发热等症状。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取出异物是支气管异物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成功率高、实用性强等优势,且患者并发症少、痛苦小、恢复快。(通讯员陈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