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东西要是噎住了,该怎么办?”“老师,刚才操作的手势没有看清,您能再示范一次吗?”“人工呼吸时,吹气的频次是‘呼呼’两下吗”……
9月16日下午的“浦公英”健康科普驿站急救专场中,只见在“浦公英”讲师的指导下,居民们围在人体模型前,逐一进行演练操作。
据了解,作为年浦东新区“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之一,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上海市浦东新区红十字会的指导下,由金桥医联体党建联盟、上海医学会急诊专委会、上海医师协会医学科学普及分会共同主办,上医院以及区域化党建促进会洋泾分会联合承办,浦东新区医学会急诊专委会参与协办的“打通‘生命线’‘救’在你身边”——“浦公英”健康科普驿站急救专场在洋泾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举办。
本次活动特邀上海医学会急诊专委会副主委、医院急诊科主任毛恩强教授,上海医师协会科普分会副会长、医院急诊科主任钱义明教授,医院心内科主任许嘉鸿教授科普急救知识。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医院的18位专家现场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服务。
今年9月10日是第23个“世界急救日”,主题是“终身学急救,救护伴我行”。上海医学会急诊专委会候任主委、上海医师协会科普分会会长、医院副院长潘曙明表示,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心脏性猝死,相当于每分钟约有1人猝死,其中60%以上的心脏猝死发生在医疗机构之外,而患者的院前急救有效率低于5%,大众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普及率不足1%,许多患者因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失去生命。相较之下,英美等发达国家大众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的普及率高达50%—80%,成功抢救存活率达60%。
为了更加形象地宣传应急救护知识,提升市民自救、互救意识,本次活动现场特别设置宣教区和体验区。宣教区内,“公利急先锋志愿服务队”将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巧妙地融合在诙谐幽默的情景剧中,创意新奇,寓教于乐,观众们在一阵阵笑声中了解并学习了急救常识。
在随后的微访谈环节中,毛恩强、钱义明、许嘉鸿等专家围绕气道梗阻、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知识,向居民模拟演示了呼吸道异物梗阻、突发心脏骤停时,如何使用海姆立克法将异物逼出,以及配合aed实施心肺复苏。居民们积极举手提出问题,并在体验区内迫不及待地进行实操演练。
参加演练的居民杨阿姨说,过去只在电视和网络上自发地学过救护知识,但从来没有进行过实物操作。“这次听了大牌专家的现场讲解,感觉很多知识都找到了正确答案,特别是学习了心肺复苏和aed,关键时刻能够救命!”
专家表示,心肺复苏术虽然简单,但必须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本次“浦公英”在年全国科普日和第23个“世界急救日”到来之际,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旨在推动更多人在关键时刻会救人、敢救人、能救人。
“浦公英”健康科普驿站是老百姓家门口的健康科普驿站,是在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的支持下,由上医院发起,立足浦东,依托金桥医联体党建联盟平台推出的社区健康科普品牌项目,是浦东公益精英的缩写,寓意健康科普的种子,像蒲公英的小伞一样传遍千家万户。通过“科普访谈+原创情景剧+联合咨询+网络直播”的固定模式,在社区举办大型科普巡讲活动,邀请重量级医学大咖到老百姓家门口讲科普;深入社区,建设实体驿站,居民按需选课,专家精准送课;推出线上知识店铺,提供云约课、云科普、云直播、云逛展等云服务。历经5年系统打造,“浦公英”已成为浦东健康科普标杆品牌,并将继续在基层社区的土壤里发育成长,助力全民健康管理、基层健康治理。
栏目主编:顾泳
本文作者:黄杨子曹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