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梗阻疾病详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协和急诊故事之难以拔除的导管
TUhjnbcbe - 2020/11/24 7:30:00
遗传性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今天换班,我从抢救室换到了急诊科病房。嘴上没说,心中暗自高兴,因为病房是一个很有规律的工作场所,不会有那么多的“意外事件”。

带着兴奋的心情,哼着小曲,随着电梯缓缓地降落,我走进了急诊科病房。我找到在病房轮转的住院医师们,一个一个地了解病人的情况。我的兴奋被住院医师们的“肃穆”抹杀了。当一个医生交到18床的病人时,大家都不说话了——这个病人正在和医生们打架,而且“极其不配合”,谁也不敢去看她。

我问道:“这是什么病人?”

答道:“重症肺炎,上呼吸机的,但是家属不让吸痰。”

吸痰是临床上一个“不得不”的操作。当病人有呼吸系统疾病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无法自主排痰的时候,医生需要采用人工的方法帮助病人吸痰。吸痰这个操作,病人很难受,也有一定风险,但是,还是这句话,这是一个“不得不”的操作。

我问:“为什么?”

“家属就是不让,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

上了呼吸机的病人如果不吸痰,那就是“死路一条”,因为早晚病人的呼吸道会被痰堵死,病人将活活“憋死”。可是家属为什么不让吸痰哪?

凭借着会“沟通”的自信,以及教授的地位,我来到了18床的床边。

病人是一个70多岁的老太太,有三个儿子。老太太因肺炎住院,因病情“恶化”,上了呼吸机。

我来到床前,和病人及其家属“套磁”,家属开始不冷不热的应付着。当我说给病人吸痰时,一个家属跳起来,说:“你别吸。”我问:“为什么不让吸痰?”他说:“没有为什么。”

世上哪有没有为什么的事情呀。我当时感觉很尴尬,也很沮丧——这是第一次病人直截了当地拒绝我。我感觉很没有面子。我还是不甘心,追问道:“不会没有为什么吧,能说给我听听嘛?我是刚来的。”

“去问你们大夫吧,别问我们。”

真的是太......了,当了这么多年医生,这真的是第一次。

我把管床医生叫来,以问究竟。医生说:“这个病人太不顺了,我们第一次给她吸痰,心率从90次/分上升到次/分,家属就害怕了,后来在吸痰的时候,呼吸停了,然后上了呼吸机,家属就不让吸痰了。”

问题找到了,我心里更是“搓火”。

第二天,我的第一次早交班没有在病房进行,而换到了急诊科示教室。我第一句话就是问我们所有的医生护士:“你们知道怎么吸痰吗?”

一次吸痰不能超过15秒钟,一次吸痰病人心率上升不能超过10次,一次吸痰血氧饱和度不能低于93%,最低不能低于90%。在场的很多人默然。我当即对所有的人进行了培训。

在医生护士这儿“发完火”了,还得“对付”病人呀,如果不吸痰,病人就“撂在”这儿了。

硬着头皮再次来到病人床前,和病人聊天,和家属套近乎。最后的话题还是吸痰。也许是我说的病人家属接受了,也许是我套磁起效了,也许被我的诚意打动了,家属最后答应:由我亲自吸痰。

这是一个进步,但也是我的“悲哀”,我被拴在这儿了,因为吸痰要一小时、两小时一次。

病人气道内的分泌物被吸出来了,病情开始好转,病人和家属开始认可。借此时机,我推荐了几个能够替代我吸痰的医生护士,把他们忽悠的“神乎其神”,比我“好多了”。家属又开始接受。

几天后,病人达到脱机的标准,顺利地脱下了呼吸机。然而,脱机很容易,最难的是拔出气管插管。因为如果病人病情顺利好转,拔出导管不会出现新的问题,那么就是皆大欢喜。但是如果病人呼吸无力,排痰无力还需要再次插管,家属会是什么反应?一定会暴跳如雷的!

所有这些,只能是我亲自完成了。经过两天的观察,病人情况“尚可”。我把三个兄弟找来,和他们详细谈了老人的预后的可能性,拔管的必要性和危险性。最后老大作主,说:“咱们听王大夫的吧。”我太激动了!!但我还是“得寸进尺”地说,你们能每个人都帮我签一个字认同吗?他们答应了。

这天,我应该在上午10点到北四环开一个重要的会议,但是因为和家属确定9点拔管,我只能请假。9点,在一切准备就绪,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防范措施到位以后,也在充分安慰老人之后,我帮助病人拔出了气管插管。其实,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没有我紧张——老太太千万别出问题呀。

老天保佑,老人居然安然无恙。十二点,看到病人呼吸平稳,咳出了几口痰以后,我放心地去参加下午的会议了。

后来,病人出院了。

在出院时,老人对我说:“你很像我大儿子的一个同学(也是老人的干儿子)。”

唉,赶情帮助病人还要“卖身”的呀。无论如何,我把这个难以拔出的导管拔出了。

提升能力促进发展

1
查看完整版本: 协和急诊故事之难以拔除的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