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终于找到个在家休息的时间了,喝点咖啡,看着《国家地理杂志》的纪录片,脑外科医生也有生活。看着孩子在地上爬来爬去,陪伴他成长,原来我也可以如此文静,与拿着手术刀在无影灯下工作的医生判若两人。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了,“时间如梭”都不能来形容时间的飞逝,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年就是一眨眼的事儿。《国家地理杂志》今天的内容是“火山的形成”,从英格兰岛的形成到印尼的活火山,大自然的力量与美在火山喷发的那一刻展现了出来。而这一刻我想到了气管切开术气道开放后患者肺部那一口沉寂了些许时间的老痰喷涌而出的瞬间。
气管切开术是神经外科较常见的操作之一。老百姓讲“人活一口气”,虽然这口气可能是指金榜题名时,事业成功后的“扬眉吐气”,但是在真实世界里,对于脑外科的患者来讲这口气极其重要。在神经重症患者中,如果患者意识障碍或者后组颅神经麻痹,舌后坠和咽喉部肌肉松弛,气道就会出现梗阻,氧气不能顺利进入呼吸道入肺进行氧气交换,而咳嗽反射弱弱的,咽喉分泌物(痰的)在气道内不能咳出又会影响肺泡交换,这样氧气交换更差,进而导致意识障碍加重,这样的恶性循环周而复始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出现。因此,必须让患者这口气出来,气管插管不能长时间留置,这就需要气管切开术。
气管切开有传统的切开术和现在的经皮气管切开两种。经皮气管切开术创伤小,耗时短,是目前的主流方法。对于儿童和颈部短肌肉脂肪发达的患者(俗称短脖子),需采用传统的切开术。由于气管周围有甲状腺,食道,肺尖和颈部血管,因此气管切开术有一定风险,就曾出现过气管切开后大出血的罕见病例。对于大多数患者意识恢复后,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建立后,就能拔除气管套管,伤口不需要缝合,10天左右伤口愈合。
外科操作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工作,气道开放那一刻犹如火山喷发,一口老痰像岩浆喷发而出,医务工作者被误伤时常发生。还是继续平静地观看《国家地理杂志》-火山篇吧,忘却气管切开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