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3日,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主任邢春燕带领下,PCCM介入小组与麻醉科紧密合作,成功完成一例硬质支气管镜下气道内肿瘤切除术及硅酮支架植入术。我院作为省内能开展医院之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体医务人员愿意以更加优良的技术,为更多的良恶性疾病所引起的中央气道狭窄、堵塞及瘘道的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良、系统化的救治。
患者李某,76岁,1年前因声音嘶哑于当地就诊,发现颈部肿块压迫喉返神经,之后行肿块消融术,术后好转。1月前声音嘶哑再次加重,医院治疗期间,出现咳嗽、咳痰、喘憋,并进行性加重,转至我院治疗。
入院后,肿瘤科张健副主任医师通过CT检查,发现老人甲状腺的肿块挤压气管,同时发现食管内的也有肿块,而这两方面因素均对气管产生了影响,导致了严重的气道狭窄,患者呼吸困难逐渐加重,已经出现呼吸衰竭,当务之急必先开通气道,否者将窒息危及患者生命。立即请邢春燕主任医师会诊,邢主任会诊后,认为目前患者只有行硬质支气管镜下硅酮支架植入术才能缓解症状,赢得更多治疗时间。于是迅速组织呼吸介入小组成员与麻醉科针对患者情况进行病例讨论,虽时至深夜,大家一致决定立刻为患者手术。
手术于当晚10点开始,11点半顺利结束,术后第二天患者气道狭窄解除,呼吸苦难症状消失,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并感激地对医务人员反复说:“谢谢,我以为这次挺不过去了,没想到是你们把我救了回来,你们受累了!”
硬质支气管镜联合软质气管镜也称“软硬结合”,这项技术由国内介入呼吸医学的领导者—医院王洪武院长开创。“王氏”入镜法,以其进镜迅速、安全系数高、操作灵活性强为特点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并推广。
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龚文斌主治医师,医院研修学习后,将“软硬结合”技术带回济南。普通的气管镜检查,患者不仅会有呛咳、喘憋感的体验加之局麻下患者的呼吸运动,不利于镜下复杂的操作。而常规“无痛”气管镜,因为与麻醉医师“共用气道”的问题,往往无法进行深度的镇静。而以硬镜引导软镜的这项技术完美解决了以上的问题,患者可以在睡眠中完成消融、扩张等一系列复杂的操作,完全消除了患者的不适感,同时也增加了操作的安全系数。
*龚文斌与“王氏”入镜法的开创者王洪武(右一)
现我院已经开展如下多项镜下介入治疗技术:
一、恶性肿瘤的消融术
二、肺癌术后残端瘘的治疗
三、食管气管瘘的治疗
四、呼吸光动力治疗
五、良性气道狭窄、瘢痕的治疗(如气管插管后、外伤所致气道狭窄、瘢痕)
六、气道内支架植入术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日益增长,在一个较长的过程中出现气道内的转移、气道外的压迫往往是难免的。医院呼吸内镜中心旨在改善患者通气功能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向实现“肿瘤慢病化”这一目标前进。
初次排版、校对:陈尔东
二次审核:邢春燕
最终审核:赵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