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著名主持人*疑因患肺鳞癌不治去世,让人唏嘘。
医院首席专家王洪武教授说,肺癌确诊时85%以上均为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时机。最常见病理类型就是肺鳞癌。但近年来,由于肿瘤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使许多晚期肺癌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经气管镜腔内微创治疗,如热疗(激光、高频电刀、氩等离子体凝固、微波)、冷冻、药物(光动力、缓释化疗药)及腔内放疗(后装放疗、放疗粒子)等成为气道内病变的主要治疗方法,可以缓解气喘的痛苦症状、咳嗽和阻塞性肺炎,改善肺功能、全身健康和身体状况。
王洪武教授是中国现代呼吸介入医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冷冻治疗的开拓者,中国肿瘤微创治疗的先驱者。长期从事呼吸病及肿瘤的研究,尤其擅长肺癌、肺结节病、肝癌、食管癌、胰腺癌等方面的诊治。在肺癌治疗方面被誉为“世界氩氦第一刀”。他带领的团队已开展呼吸内镜介入治疗2万多例,完成氩氦刀、射频、放射性粒子植入及血管介入等2万多例,拯救了无数危重患者的生命。其中存活时间最长的已达16年。
他首次提出肺脏介入医学体系的“”创新理论:(1)建立一套完整的现代介入治疗体系,(2)倡导双靶区治疗理念,(3)遵循“三定”原则,采取适宜治疗方案。其肺脏介入医学体系包括呼吸内镜技术和影像引导下的经皮穿刺和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理念,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同。并在医院建立了专用的气管镜手术室、CT介入治疗室和导管室。培养了一支国际上最大的气管镜介入治疗团队,具有硬质镜、电子支气管镜和胸腔镜等,可开展各种内镜及腔镜下的诊治技术。在国内最早成立呼吸道梗阻急诊抢救绿色通路,每年接受全国各地的患者近千人。还可开展氩氦刀、射频、放化疗粒子植入和血管介入等多项技术。
针对晚期肺癌患者的实际状况,采取物理或生物靶区(局部治疗)与分子靶区(全身治疗)“双靶区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对不能手术的患者可行微创靶区治疗,如靶区物理治疗(冷热消融治疗、内镜下介入治疗)、靶区放射治疗、靶区化学治疗及靶区血管介入治疗;对不能外放疗的患者还可施行近距离放疗,对不能耐受全身化疗的患者可行局部药物注射或缓释化疗药物植入。
针对肿瘤位置的不同,采取“海陆空”联合作战方案。对气道内肿瘤通过气道(陆)进行内镜介入治疗,对富血管的肿瘤或有血管堵塞时通过血管(海)进行介入治疗,而对发生肺内或其他部位转移的实体肿瘤采用影像引导下的经皮穿刺(空)进行治疗。并最早提出中央型气道的八分区方法和四分型方法,便于气道内肿瘤的准确定位(类似气道内的GPS),且通过大数据,发现气道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好发肿瘤。创新应用“王氏硬质镜插入法”,可在5秒内快速插入硬质镜,大大简化了操作流程,为病人的抢救赢得了时间,现已在全国推广应用。
针对气道内或胸腔内的肿瘤,可采取内镜或腔镜下铲切法、冻取法、热消融法(如激光、高频电刀、微波等)、钳取法等的适应证,快速祛除瘤体,或用光动力疗法祛除浅表或残余肿瘤,或用内支架撑开明显狭窄的管腔;而对肺内的实体肿瘤,则需明确生物靶区,在影像引导下采用热消融、冷冻、放疗粒子植入、化疗粒子植入等方法,控制肿瘤;根据血管造影情况,若为富血管,则可先行栓塞化疗,再做消融等治疗。对发生于胸腔外的肿瘤,则需根据转移部位,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发生脑转移,则需采用外放疗等。同时临床上还注重“三位一体”的治疗方法,如气管内与气管外、血管内与血管外、胸腔内与胸腔外的联合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