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医院治疗 http://pf.39.net/bdfyc/140106/4322698.html很多家长给孩子看病叫苦不迭,抱怨排队时间长、看病时间短;愤然医生态度不好、不认真、不负责任。实际上医生也很苦恼,怎么摊上这样的家长,一问三不知?而且到底要看什么病,家长有时真糊涂啊。作为儿科医生,确有责任介绍一些看病的常识和技巧。关键1儿科、急诊、专科、专家,到底选谁?孩子生病不就是看儿科吗?——不全是。★一般来说儿科指小儿内科。也就是说当孩子出现发热、流涕、咳嗽、喘息呼吸道疾病,呕吐、腹胀、便秘、腹泻等消化道疾病,贫血、出血等血液疾病,抽搐、癫痫神经疾病、血尿、蛋白尿泌尿系统等等体内脏器疾病时,选择小儿内科。★如果孩子患了皮肤病、眼病、耳鼻喉病或需要手术的外科病就应该到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小儿外科的专科门诊就诊。很多时候是家长无法判断孩子哪里有病,选择科室有困难时,医院电话咨询或到导诊台现场咨询。总之,选对门诊挂对号事半功倍。普通门诊VS专家门诊VS急诊,选哪个?普通门诊由主治医师以下的医生坐诊,主要解决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孩子小毛病,普通门诊就能解决问题,而一些家长动辄请教授、专家看,既浪费资源,又消耗钱财。普通门诊不怎么排队,看病快捷。专家门诊是由副主任医师以上医生坐诊,他们的专业性很强,各有专长,但并不是什么病都能看。比如呼吸病专家坐诊,而让他看消化疾病,挺别扭的,专家又不能不看,家长感觉专家水平一般。如果是哮喘、癫痫、肾病、矮小症等比较特殊的疾病或病情复杂的慢性、难治性疾病,在完善了必要的检查、或诊断不清、或治疗效果不好时,建议找相应的专家看,是非常值得的。急诊是24小时全天候都有医生值班,主要解决小儿急性、突发性疾病。当孩子出现抽搐、触电、溺水、急性喉炎、气管异物、喉梗阻、严重咳喘、休克、脱水、呼吸困难、心跳骤停等急危重症时,应当选择儿科急诊。不属于急诊范围的疾病,在看急诊是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比如腹胀、口臭、不吃饭、眨眼睛、疖肿、甲沟炎等。Tips动不动去急诊有风险非急诊患者,不要因为白天工作忙没有时间带孩子看病,而选择晚上看急诊,那样只能给你带来失望。另一方面,急诊的诊疗流程和普通门诊不同。为避免误诊,急诊医生只有尽可能地完善检查、将病人留院观察、或收住院。这样做虽然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可同时也增加了医疗成本和用药的风险。因此,才会有人抱怨得个感冒花了几百元。Tips病历、资料、标本,一个都不能少1.孩子这次病可能是上次病未愈又复发了,也可能与以前的病有关系。以前和最近检查及用药情况和药物过敏方面的资料(医院获得的)对本次疾病的诊断、用药,都是非常重要的。2.医院看过病,觉得效果不好,医院再看看。医院的资料没有意义就丢在家里。其实,医院大小,检查的结果还是可靠的。疾病的表现和检查结果会随着病情发展而变化,且有一定的规律。医生很需要这些资料和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所以看病时要带上以前或本次生病的病历、检查结果、影像学照片。3.另外,最好带上一些如咳嗽、打鼾、哮鸣音等音频资料,还有一些如抽搐、抽动、跛行等视频资料。因为有些疾病是发作性的,带孩子看病时没有发作,那么这些资料有助于医生确诊疾病。4.如果孩子咳嗽、腹泻、排尿异常,看病时最好带些痰液、粪便、尿液标本,便于化验检查,以至于尽快弄清病情,确定诊断。关键2与医生有效沟通,才能省力省心1.说出孩子的主要症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告诉医生孩子的主要症状(不是病)、以及症状的部位(可以用手指出来)。要说“孩子嗓子痛”,不要说“扁桃体炎”。要说“孩子肚子痛”,不要说“胃痛”。医生根据症状寻找线索,进一步发现病变,做出诊断。“嗓子痛”可能是咽炎,也可能是扁桃体炎,“咽炎、扁桃体炎”是医生做出的疾病诊断名称。患儿家长要直奔主题,明确告诉医生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让医生明白你们是什么目的。别让医生听了大半天也没有明白到底要干什么。比如某种药吃完了,需要买药,那就直接告诉医生,请给我开一盒XX药,就完事了。2.把主要症状的特点说清比如什么时间最容易咳嗽(早上、晚上、夜间或运动后);咳嗽是否有痰(*痰、白痰);是咳几声或是连续咳嗽一阵子;咳嗽是否伴有发热、流涕、咯血、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等,你不会说或者说不全,医生会问,你只要如实简短回答即可。3.简要叙述一下疾病起因比如感冒以后咳嗽、病情的变化(咳嗽越来越重;原来凌晨咳嗽,现在白天也咳嗽)、诊疗经过(口服好多种抗生素)、病程时间(咳嗽有3~4个月)和以前有无类似疾病。如果对什么东西(药物、食物、宠物)过敏也要告诉医生。4.提供所医院医院所做的检查、化验、药物处方和病历,如果有X线片、CT片、磁共振片、脑电图等资料,都应该呈现给医生,这些都是诊断疾病的线索和依据。很多专家或专科医生都习惯自己看片子读化验单,有时候会发现以前没有发现的问题,有助于进一步诊断和治疗。5.遵医嘱进行化验或检查如果病情不明,诊断依据不足,还需要进行化验或检查。许多人认为检查多花钱,开药才是真治病,因此只肯花钱买药,不肯花钱检查;有的人看病限时(就请半天假),往往抢时间,只求一个快字,对医生开出的化验、X线检查等,觉得太麻烦、太浪费时间,从而拒绝必要的检查。岂不知不检查有时很难搞清诊断,诊断不明,谈何治疗,这样做会贻误病情。关键3看病之后,切记谨遵医嘱1.遵医嘱用药看病是过程,主要是获得诊断、执行医嘱和药物治疗,才能祛病康复。有的家长对医生的诊疗意见不够尊重,往往自以为是,医生开的药不吃,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不采纳,这是错误的,只会贻误病情,甚至危及孩子的生命。2.不要随意换药或停药有的家长给孩子才吃一天药,就认为“这药没效”,便擅自换药。殊不知药物生效需要一个过程,岂能一天见效?有的家长害怕西药有副作用,孩子的病情刚减轻,便擅自减量或停药,结果造成疾病复发。治疗疾病需要足程(按疗程)、足量(药物剂量充足),不要随意减量、换药或停药。3.正确看待治疗效果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有限的,比如我们不知道桃花为什么春天开;不难理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也是有限的,医生也不知道癌症是如何发生的。实际上目前很多疾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我们还没有搞清楚,因此很难快速起效,甚至不能根治。医学是一门非常保守的科学,一种治疗药物和方法,需要经过几年、数十年的不断研究、不断验证,才被广泛使用。即使很成熟的治疗方案,也不可能保证治愈每一个病人。比如癫痫或哮喘的疗程,不是论天的,而是论月、甚至是论年的。有时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有时需要调换药物品种,有的甚至终生用药。关键4由最了解孩子病情的家长带孩子去看病往往是老人在家看孩子,父母下班了带孩子去看病,真是一问三不知,给老人打电话问病情,电话不是打不通,就是讲不清。所以特别强调的是应该由最了解孩子病情的家长带孩子去看病,父母不了解病情时,医院,因为并不是谁都能带孩子看病的。医生给孩子看病,需要了解孩子的症状比如发热、流涕、咳嗽、呕吐、腹泻,需要了解生病前后的一些情况如精神状态、饮食、睡眠、大小便。医生据此寻找线索,明确诊断方向。医生不是神仙,不是什么都能看出来的。关键5怎样进行网络医疗网络医疗是一个新兴的医学诊疗手段,既有优点:网络方便、快捷、信息量大、专家资源丰富;但也有缺点:网络虚拟、不能面诊与医生沟通、不能接受体检,另外,专家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应该扬长避短,通过网上咨询可以了解孩子的病情、诊断和预后,医院看病的知识,避免盲目。诊断和治疗是很严肃的事情,所以网上不能下诊断、网上不能开药方。Tips专家亲授16个看病小技巧1.就医前多咨询,医院的熟人咨询一下,选择哪个科,选择哪个医生;2.网上预约挂号,方便快捷,可以优先就诊;3.勿忘携带就医卡和医保本;4.医院熟人介绍,只要选择合适的医生,与其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即可;5.看病时带点吃的(如棒棒糖)、玩的(孩子喜欢的玩具),采取措施让孩子愿意配合医生;6.让年长的孩子说出自己的主要症状,家长代诉时会失真;7.有些病不是一次就能看好,应该多看几次,复诊时要告诉医生服药后的病情变化;8.如果是罕见病、难治性疾病,医院,多看几个专家;9.看慢性病,不要频繁更换专家;10.不是任何“不舒服”都是病;11.凭检查结果下诊断是不科学的;12.家长不参与医生的治疗方案;13.莫要求医生少开药、少检查,也不要点名要药;14.不要拘泥于“上次吃什么药好了”,这次还那样治;15.治疗效果不会立竿见影;16.养成保存看病资料的好习惯。来源:妈咪宝贝传媒凡本号注明“来源:妈咪宝贝传媒”的所有作品,均为我方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我方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我方授权使用的作品的,应在协议授权范围内使用并署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我方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母婴传媒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