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临近,
医院儿科主任王有成提醒,
最好不要让5岁以下儿童
吃果冻、瓜子、花生、豆类等食物,
万一气管有异物又咳不出,
可掌握海姆利克法进行急救。
幼儿饮食有风险糖画是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作画,造型多样,常在庙会、非遗展上出现,颇受欢迎。昨天,王女士受邀去金东区一亲戚家看戏,演戏的广场周边有很多小商小贩,其中一个摊位卖糖画,儿子很感兴趣,王女士就给他买了一支翅膀状的糖画。没吃几口,儿子突然呛咳起来,脸涨得通红,呼吸急促,鼻涕眼泪流了出来,说不出话。孩子的爸爸立马蹲下来,抱起儿子,让他趴在自己腿上,快速拍后背,儿子一连吐了好几口口水。数分钟后,儿子站起来,说:“好像好了。”王女士提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她把没吃完的糖画扔进了垃圾桶。她猜测,估计儿子吃得有点急,糖画呈翅膀状,又细又尖还有黏性,卡在了喉咙处,一时咽不下去又吐不出来。
Q:幼儿吃糖画喉咙被卡,这类事情多吗?
A:医院儿科主任王有成说,医院遇到的不多,因为吃瓜子、花生、动物骨片、豆类等导致气管异物的倒是一年大概有十几例。
前几天,家住市区江南的吴女士也经历了惊*一幕。当天,她两岁的儿子吃奶片,刚把奶片放进嘴里没多久,就用手去摸脖子,“啊啊”大叫起来,眼睛瞪得很大,脸憋得通红。吴女士一开始吓得手足无措,后来突然想到奶片可以融化,立马让儿子喝水,很快,儿子平静了下来。事后,儿子再吃奶片时会主动地说:“要先把奶片嚼碎。”
气管异物,易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幼儿吃糖画、奶片也有风险,刷新了很多人的认识。
医院儿科主任王有成说,4岁以内的孩子,磨牙还未长成,加之吞咽功能尚不健全,极易发生气管异物。坚果、糖果、硬币、*豆和光滑的小玩具,都是常见的气管异物。
呼吸道异物是最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之一,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气管、支气管异物有内源性及外源性两类。外源性为外界物质误入气管、支气管内所致,这类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最多,可占60%~70%。取出异物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因此应及时诊断,尽早行异物取出术,以防止窒息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万一有异物进入气管,要分情况进行急救。
对于神志清醒的儿童(小于8岁),必须明确气道是否完全梗阻,抢救者可通过检查儿童能否说话或进行有效咳嗽来确定。如果患儿能够说话和进行有效咳嗽,并表现出呼吸道梗阻时特有的窘迫姿势,表明气道仅部分阻塞,只要能有部分气道通气保持气体交换,则千万不要去干扰他试图咳出阻塞物。
若患儿不能咳嗽或为无效咳嗽,可采用海姆利克法(膈下腹部冲击法)来帮助患儿排除异物。其具体操作方法是:抢救者站在患儿背后,用手臂绕其腰部,一手握拳,另一手将拳握住,将拳的拇指侧顶在患儿腹部正中线脐上,快速向内向上冲击腹部,直至异物咳出。
对已失去知觉的儿童,要立刻用徒手方法打开气道,使呼吸道畅通,若确定无呼吸,先试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如吹气时胸廓不上抬,说明气道完全阻塞,应立即进行膈下腹部冲击6~10次,然后,仔细检查口腔内有无异物,若能见到异物,设法将其取出。如不成功,需按照腹部冲击—清理气道—试行吹气—腹部冲击的顺序反复进行。
快过年了,有些年货不要随便喂给孩子吃《快过年了,请不要喂我的孩子吃这些!哪怕一口都不行》——最近,这篇文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