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思考问题时,有咬笔帽的习惯吗?8岁的锋仔就是个爱咬笔帽的孩子。去年12月底,他做作业时又咬着笔帽思考问题,可咬着咬着笔帽却不翼而飞了,随即出现剧烈呛咳,伴气促约1分钟时间,家长医院检查。但胸片未见异常,而后也无咳嗽、气促等症状,家长和锋仔者都以为就算笔帽吞入胃中也会随粑粑一起拉出来,所以也没放在心上。从此“相安无事”一月余。
近日,锋仔咳嗽,其母亲协助拍打其背部时突发咯血,色暗红,量约3ml,逐感不妙,医院就诊,CT提示:“左侧支气管内异物”,医院治疗。年1月26日锋仔入住我院儿科病房。询问病史时,原来还是祸起1个月前在思考数学题时咬笔帽不慎吞入。入院诊断:左主支气管下段异物、左上肺舌段及左下肺多发炎症、左侧叶间隔胸膜稍增。可能再次因异物压迫、嵌顿及咳嗽反射而咯血发生窒息的危险;因笔帽在气道逗留时间长而形成肉芽组织包裹,可能阻塞左主支气管导致窒息缺氧及继发感染。1月27日再次CT检查明确:左肺下叶支气管近段支气管异物(笔帽可能)伴左肺下叶轻度肺气肿,左肺下叶支气管粘液栓形成,左肺下叶散在感染较前增多。
儿科呼吸组梁永祺内镜医生、温健恒住院总、主管医生余咏文在儿童重症监护室蒋苏华主任带领下立即组织呼吸内科、心内科、胸外科、麻醉科、内镜中心等联合大会诊后拟行气管异物取出术,呼吸与危重症科张培芳副主任、蒋苏华主任及各科会诊专家一致意见:患儿为8岁儿童,异物吸入存留至今已有一月余,时间长,考虑异物局部粘连包裹可能性大,取物过程中,有可能出现气管撕裂、呼吸道大出血、气胸等并发症,联合手术室做好气管切开及开胸手术准备等应急预案。
1月28日在多学科配合下,医生为锋仔行经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内镜下发现左主支气管下段环状缩窄,异物有肉芽包裹,取出难度大。如强行取出,易出现气管撕裂、呼吸道大出血、气胸等情况,危及生命安全,因此暂未取出,继续抗感染治疗。医院立即联系广州医院呼研所陈愉教授,在其指导协助下,2月3日再次行经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取出过程困难,先后予激光消融及球囊扩张处理气管狭窄处,再用球囊牵拉取出异物。好在有惊无险,最终成功取出约1.5cm的笔帽。
2月4日,锋仔再次CT检查显示:左肺上叶支气管开口显示不清伴左肺上叶不张,左肺下叶支气管粘液栓伴下叶肺实变;纵隔明显向左侧移位;右肺上叶散在炎症。
考虑气管黏膜坏死物堵塞左主支气管,2月5日张培芳主任、梁永祺医生为锋仔进行第三次进行内镜检查发现,锋仔气管下段憩室;支气管粘膜炎症;左主支气管下段环状缩窄,坏死物堵塞左主支气管。钳出3块1.2cmX0.8cm黏膜坏死组织。
2月8日第四次支气管镜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镜下见左主支气管中下段大量白色脓痰及黏液栓堵塞,予逐步夹除后见左上叶、下叶通畅,粘膜充血,予分段局部灌洗+送检。内镜下诊断:气管下段憩室;支气管粘膜炎症;左主支气管堵塞、中下段环状缩窄。考虑锋仔肺部感染严重,予加强抗感染继续治疗。
2月10日第五次支气管镜下所见:左主支气管下段外侧壁见白色坏死物附着,各叶、段支气管通畅,黏膜充血,管腔内可见白色分泌物,较前明显减少,未见赘生物、肉芽组织及异物。
至此,锋仔病情总算稳定了,历经16天的治疗和护理康复后出院,开开心心回家过大年了。
2月19日锋仔回院复诊,胸片及检验结果均正常,大家都满心欢喜。
据蒋苏华主任介绍,儿童误吸异物常有发生。我院近年因为异物窒息、严重缺氧导致脑死亡的病例有3例,分别是口含饼干嬉闹,摔倒误吸;吃肠粉哽噎;因为呼吸道感染咳嗽后呕吐胃内容物误吸。这3个病例特点是异物性质不是单一,而是混合的碎屑、碎片、残渣。发生误吸后堵塞双侧气道,致清理气道困难,加上就医路途辗转颠簸,供氧不能代偿,未能第一时间镜取而致不可逆的损伤。单个异物吸入发生病例也不在少数,比如纽扣、跳棋、纽扣电池、果核,物件相对较大,发生意外后异物明确,儿童易自救或是成人协助易于咳出,不易咳出则发生嵌顿,卡喉,堵塞主气管,严重者完全气道梗阻。如果不能第一时间进行支气管镜取出,严重威胁生命安全。此类情况易发生在3-6岁年龄段。再如花生、瓜子、果仁、饭粒、菜粒、碎肉、碎骨、鱼骨等体积较小,1-3岁年龄段儿童容易发生误引。由于异物比较隐匿,当场不易发现,通常是患儿出现呼吸道症状,久治不愈,反反复复才发现是异物。
异物虽小,伤害颇大,要防范于未然,为了每一位儿童的安全,家长们务必要注意。
转载:医院
供稿:叶秋莲莫冰心
摄影:梁永祺何少辉
责任编辑:孙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