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和小布一起看新闻
芜湖发布
最近,芜湖碧桂园居民赵女士经历了一次“险情”,家中2岁的孩子误将硬币吞入,情况危急。恰好在场的两位物业人员利用学会不久的急救手法,成功救援,总算有惊无险。日常急救并不是陌生的高级专业,而是一项人人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海氏冲击”逼出气管硬币
赵女士家住碧桂园栋,她在朋友圈里讲述了当天的事件,“感谢碧桂园组织物业人员学习了急救知识,阻止了悲剧的发生。我不到2岁的宝宝拿了一枚硬币在玩耍,还含到嘴巴里,一不小心后仰跌倒大哭。当我跑过去拉起时,看到宝宝脸色憋得通红,呼吸很困难。刚好物业人员吴雷和金梦娟在我家访问,他们马上想到了前几天学的海氏冲击法,让宝宝吐出了硬币,真是有惊无险。”事后,赵女士向碧桂园物业赠送了一面锦旗。
吴雷回忆起来仍是心有余悸。事情发生在两天前的上午9点,他和同事进行例行家庭走访活动。赵女士与两人在客厅聊天,家中18个月的宝宝在卫生间门口跌倒了。吴雷过去一看,“孩子脸色不对,咳也咳不出来,哭也没声音。我当时就判断是不是卡了异物,马上想到前两天学习的急救培训,赶紧用上了。”
吴雷所用的是“海氏冲击法”,从背后“熊抱”宝宝,左手握空心拳,拇指侧紧抵剑突与肚脐之间,另一手抓紧此拳头,用力快速向内、向上冲击。连续几次后,啪的一声,一枚一角硬币从孩子嘴里滑了出来。吴雷说,自己吓了一大跳,“居然是金属硬币,异物阻塞很危险,*金救援时间就2分钟,真是后怕。”
这时距离吴雷参与急救培训只有不到两天,作为“新手”的他根本没想到这么快就能学以致用。“还是第一次在真人身上实施。当时也没想那么多,就是反复回忆动作,要快又不能错。”事情结束后,吴雷和同事又复习了几遍学习内容,“这件事也说明危险真的无处不在,掌握急救知识,利人利己。”
碧桂园物业服务中心的经理张平说,上周六他们联系红十字会和急救中心,组织了急救培训,所有小区“管家”和公司骨干人员一共47人参与,学习内容除了气道梗阻救援外,还包括心肺复苏、人工呼吸、受伤包扎等。
一年发放张救护员证书
为他们培训的是芜湖市急救中心急救科科长张海龙。张海龙介绍,气道异物梗阻常见于老年人和婴幼儿,前者多发生于进食时说笑、吃大块食物速度太快、咀嚼不全、吞咽过猛等,后者好发于3岁以下儿童,当口中含物说话、哭笑、打闹等剧烈活动时,口含物很容易被吸入气管,导致窒息。
“我们不仅要培养急救意识,更要让急救成为一种本能反应,让身边人成为救命人。”张科长强调,遇到突发状况,现场第一时间的急救往往是最重要的,在心脏停跳后的*金4分钟,通过科学适当的施救,一半人是可以挽回生命的。“这些系统而基本的急救知识,学习起来并不困难,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掌握。”
从年至今,红会急救培训走进了社区、企业、学校,以讲座和广场宣传为主要形式,对近名市民普及了日常的急救知识,并发放了张全省统一的救护员证书。市民或单位有想学习急救的,可以与市红会联系,电话。
常急救法
关键时候能救命
气道不完全梗阻急救:如病人呼吸尚好,救助者不需要做任何处理,尽量鼓励病人咳嗽,将异物自行排出。守护病人身边,注意观察病情。若梗阻持续存在,要医院救治。
气道完全梗阻急救:如病人不能说话、不能咳嗽、不能呼吸,采用“海氏立克腹部冲击法”。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一手握空心拳,将拇指侧顶住病人腹部正中线肚脐与剑突间。用另一手抓住此拳头,快速向内、向上挤压冲击病人的腹部5次,后在背部肩胛之间拍击5次。上述动作约每秒一次,直至异物排出或患者失去反应。
自救腹部冲击:无他人在场情况下使用,一手握拳头,另一只手抓住该手,快速冲击腹部;或用圆角、椅背等任何钝角物件,快速挤压腹部,使阻塞物排出。
记者程茜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来源:芜湖新闻网——大江晚报
如果您觉得不错,给小布点个zan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