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之气管插管
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救命的管子~
气管插管作为气道管理的必备设备之一,也经历了世事变迁,从开始的硅胶管到现在的医用聚乙烯材料,和喉镜一样,气管插管也是种类繁多,选择甚多。
从19世纪中到现在,气管插管逐渐演变到如今这个模样,无论是气管插管本身的材质还是气囊的出现和材质,都有较大变化。
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本身的材质起初是硅胶材料,但在临床使用上发现硅胶管的组织相容性较差,且还有组织*性的不利之处。经过多方研究发现医用PPV材料,它的组织相容性极高,且安全无组织*性,所以目前被广泛使到临床上。当然目前临床上为了适用于各种临床实际情况,也有着各种特殊材料的气管插管,例如:
上图所示的为了适应面部外科手术的RAE气管插管,图A为经口气管插管,图B为经鼻气管插管。(图片来源于网络)
也有可以监测喉部神经完整性的NIM气管插管,主要用于可能损伤喉部神经的颈部手术等。(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像上述提到的,气管插管为了适应临床上各种情况也有着各种不同的功能,但基础功能就是为了保护气道。
气囊
说到气管插管保护气道的作用,那么气管插管顶端的气囊可谓是“功不可没”。
起初的气管插管气囊的材质是低容-高压的,但随着临床使用发现,当气囊压超过30cmH2O(1cmH2O=0.kPa)时,黏膜毛细血管血流开始减少;当气囊压超过50cmH2O时,血流完全被阻断。气管黏膜压迫超过一定时间,将导致气管黏膜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严重时可发生气管食管瘘;相反,如果气囊充气不足,则导致漏气、误吸等。如今我们普遍使用的高容-低压的气囊,但是仍要注意监测气囊压力变化,警惕压力过高造成损伤。
应使气囊充气后压力维持在25-30cmH2O。目前我们普遍使用注射器给气囊充气,但我们发现根据经验判定充气的指触法给予气囊充气,期间误差值极大,所以我们可采用自动充气泵维持气囊压,无该装置时每隔6~8h重新手动测量气囊压,每次测量时充气压力宜高于理想值2cmH2O;应及时清理测压管内的积水。
气囊压力
气囊压力维持在25~30cmH2O,目的是为了最大化的降低气管损伤。当然这个数值也是历经多方探讨的,ReLLO等人研究发现,气囊压力小于20cmH2O是患者8天内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当气囊压力大于30cmH2O时,可能导致局部受压,血流中断,增加气管损伤的发生。
关于气囊的材质,气囊在设计上尽可能的贴合气管壁,以在吸气相时起到封闭气道,呼气相时防止液体外漏。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PVC材质的气囊,尽管可以做到低压高容,但是与气管的贴合度差强人意。目前市面上还有一种聚氨基甲酸酯橡胶制成的气囊,可以更好地贴合气管壁,已达到防止误吸,进而达到防止VAP的发生的效果。
与PEEP之间的关系
既然气管插管是连接呼吸机的人工通路,那么我们所常应用的呼吸机参数是否会影响到气管插管呢?PEEP作为可影响气管管径的参数,自然引起了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