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十二岁花医院接受了急诊下颈部占位病变切除术,该患者为颈部占位病变压迫气管,致气道严重狭窄,最窄处仅有2毫米,从而引起重度吸气性呼吸困难。患者来院前,提前接医院即做好万全准备,普外五科主任郝迪斯亲自坐镇,患者来院后,普外科、耳鼻喉科、胸外科、麻醉科、物理诊断部等多学科专家第一时间进行会诊,制定出了最符合患者情况的手术和麻醉方案。最棘手的麻醉成功后,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急诊手术,省医院医疗团队为患者成功切除了占位病变,解除气道压迫和梗阻,术后转入重症医学科继续治疗,目前患者病情平稳,已转回普通病房进行下一步治疗。
医院普外五科主任郝迪斯介绍,小丽今年刚刚12岁,最近总是感觉呼吸困难、上不来气,医院检查发现为颈部占位病变压迫气道导致气管移位。当天,小丽开始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家人见状立即将医院,经急诊入院。“患者来院后,我们发现其情况比想象中复杂,患者口唇面色发绀,呼吸急促,端坐呼吸难以平卧,血氧饱和度显示87%,心率次/分。同时CT报告显示,在环状软骨下方2cm的位置患者气道出现明显狭窄,占位病变很有可能已经侵袭气道,堵塞了部分气管,急需手术将其切除治疗。”郝迪斯主任表示。
早已等在现场的麻醉科医生李卓澄经过检查发现,当时情况下已经不能为小丽进行常规的全麻诱导,因为在静脉给予全麻药后患者是没有自主呼吸的,必须及时的通过气管插管为患者建立气道来维持氧供。但是小丽气道不仅有明显的移位,而且气管在受压部位有明显的狭窄,气管导管很可能无法通过狭窄部位,如果在给予全麻药后无法及时建立气道,维持氧供,患者在短时间内就会失去生命。如何为小丽进行安全且顺利的术前麻醉,成为了摆在医生面前最棘手的难题。
为此,医院普外科、耳鼻喉科、胸外科、麻醉科、物理诊断部第一时间为小丽进行了会诊,研究麻醉方案。经过多科医生会诊后,现场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第一个方案,由耳鼻喉科医生为患者进行气管切开建立气道后再进行麻醉,但是从CT结果推断病变部位与常规的气管切开位置十分接近,如果在这个位置进行切开很有可能切到占位病变,引起病变部位出血,血液反流进气道造成患者误吸,甚至可能导致病变脱落,直接造成气道堵塞。而如果避开常规位置在较低位置进行气管切开,首先会比常规的位置出现更多的并发症如分泌物更多,造成肺感染的几率更高,容易出现纵膈气肿等。同时谁也无法保证在较低的位置没有病变,如果有病变存在还是会有误吸和脱落的风险,导致气切失败。
第二个方案为由麻醉科医生进行清醒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在清醒的状态下进入气道,必然会引起剧烈的呛咳、气道痉挛等并发症。如果一次插管不成功,反复的尝试插管甚至可以造成喉头水肿,危及生命,而且气管导管通过占位病变时同样有出血和脱落的风险。这个方案非常考验插管医生的能力和经验。
似乎每种方案都有风险,稍有不慎一个花季少女的生命就会在医生的手中消逝,医生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但是患者的状态已经不能再给大家更多时间考虑了,小丽的呼吸困难已经更加严重,在吸氧的状态下血氧饱和度已经无法维持,逐渐降低。由于呼吸困难无法平卧,手术室护士长孙红艳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