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一刻
老人吃饭
造成异物卡喉
气道受阻
医院
医护人员在
毫厘之间的
呼吸要道
大展身手
通力协作取出
香肠+汤圆+半颗牙
老人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83岁的赵爷爷,曾患有脑梗、脑出血。一大早,他想吃汤圆和饺子,在进食过程中,家人发现他突然呛了一下,直接吞下一块食物,呼吸越来越不顺畅,赶紧将他送往医院范西路院区。
情况危急,抢救刻不容缓!呼吸内一科曹晓玮主任带领团队快速接诊,发现赵爷爷呼吸急促、困难,立即判断为呼吸道异物、梗阻,当务之急是用最快速度取出异物,降低窒息风险。
曹晓玮主任团队与麻醉科(范西路)副主任宋铁鹰默契配合,果断开展支气管镜探查,在气道中发现了异样——一小块团状白色粘稠、软质异物,正是汤圆皮!在支气管镜负压吸引、夹、拽下,吸出了分散多块的糯米物质。王越医生在探查中发现,汤圆不是造成窒息的关键,卡住赵爷爷呼吸要道还有会咽下声门部位的异物!
曹晓玮主任立即联系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邵永良,在呼吸内一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麻醉科多学科骨干力量的通力协作下,医护人员在“毫厘之间”大展身手,小心翼翼找到并取出了约3厘米左右的块状食物,食物上还粘有半颗残牙。异物取出后,赵爷爷的呼吸逐渐顺畅,在场医护人员终于长长地松了口气。赵爷爷的女儿向医护人员深深鞠了一躬说:“谁也没想到是块香肠给卡住了,感谢医护人员救了我父亲的命,拯救了我们的家庭!”
经过呼吸内一科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赵爷爷顺利出院。
科普时间
什么是气道异物
气道异物就是将最常见的花生、瓜子、花生米、*豆、栗子、玉米粒、小纽扣、鸡骨、鱼骨、别针、哨子等吸进气管里,随着呼吸的作用,异物就会进入气管、支气管或其深部。
气道异物常见人群有儿童和老年人。儿童吞咽能力不完善,进食过程中嬉笑、打闹、哭闹时容易误吞异物。老年人,尤其是患有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吞咽能力减弱,在进食过程中容易发生气道异物的情况。
异物进入气道内,会引起急性呼吸道梗阻,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喘呜、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可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如发生上述情况,请立即就医。目前,支气管镜检查是异物确定诊断的“金标准”,同时也是去除异物的治疗手段。
家有老人、儿童要注意
1.保证进餐环境轻松和缓
2.细嚼慢咽不着急,嚼碎食物再咽
3.饮食护理要注意,尽量吃好吞咽、好消化食物
4.纠正咬笔帽、纽扣、电池等小物品习惯
5.家人注意观察,如有突发及时发现
6.抓住抢救时间,医院
窒息急救海姆立克急救法
异物进入气管非常危险,在抢救的时候尽量要把握*金6分钟。
大人被呛时:一旦出现食物进入气管,救护者要立即站在卡喉者身后,双手环抱住其腹部,一手成握拳状,另一只手握紧拳头,然后快速向上向内冲击,直至异物排出。
幼儿被呛时:对于较小的孩子,救护者应马上把孩子倒立抱起来,一只手臂贴着孩子的前胸,用手捏住孩子颧骨,让其脸朝下趴在救护人膝盖上。另一只手拍打其背上拍5-6次,并观察异物是否吐出。
对于较大的孩子,救护者要立刻站到孩子身后,进行腹部快速挤压,以排出异物。具体方式是用一个拳头大拇指的一侧顶住孩子肚脐以上、胸骨中间的位置,另一只手抓住拳头,用力往上挤压,直到异物被排出。
但如果卡喉异物体积较大,或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失败,一定医院进行抢救!
一呼一吸总关情
以爱之名
坚守使命
医院
守护百姓
畅快呼吸
呼吸内一科曹晓玮专家团队曹晓玮:呼吸内一科主任,呼吸病学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联盟第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河北省呼吸与健康学会呼吸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委等。
团队擅长:分为呼吸危重症与感染、呼吸介入与肺癌、呼吸慢病与肺康复、肺血管病与间质病4个亚专业,开展肺功能、呼吸内镜、睡眠呼吸监测、呼吸治疗、呼吸康复等技术。在慢阻肺、哮喘等慢病管理、肺部感染性疾病、肺血管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睡眠障碍性疾病、支气管镜的应用、呼吸支持、危重患者救治等方面形成科室特色。
团队出诊时间:
周一到周日
出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