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现场急救;社区居民;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现场急救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及态度和行为的现状,探索普及现场急救培训的有效途径。方法:对无锡市四个居委会位居民进行了有关现场急救的态度、知识、行为现状的随机抽样调查,自编问卷,采用excell软件统计。结果:现场急救培训活动少,居民的现场急救知识面较窄,不能满足急危重伤病员出现时现场急救的需要。结论:需多方合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现场急救培训,提高社区居民对现场急救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现场急救的成功率。
[背景]医院外,第一目击者对危重急症病人、意外事故受伤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然后在医疗救护下将伤病员送到就近的医疗机构,继续进行救治。许多突发急、危、重症或意外伤害事故往往发生在途中、工作场所、医院以外的地方,能在现场施行急救的往往不是医生而是同伴或路人。为了解社区群众对现场急救基础知识的态度、行为及知识掌握情况,提高社区居民现场急救知识、推动基础医疗事业的发展,我们展开了这次调查,为普及现场急救知识培训提供某些启示。
一:对象与方法
于年8月对在无锡市4个居委会的位居民进行了有关现场急救的态度、知识、行为调查。其中男性人,占69.4%,女性人,占30.6%;青少年人占48.6%,中老年人,占51.4%;文盲35人,占9.8%,小学人,占34.6%,中学人,占30.3%,大中专90人,占25.3%。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自编问卷。采用excell软件进行统计。
二:结果
2.1现场急救的态度
在调查对象中只有5.1%的人是红十字会会员,均为青少年;只有4.2%的人听说过现场急救,没有人参加过现场急救培训;97.8%的人遇到过需要现场急救的事件;医学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医学科普书刊占9.8%、报纸占23%、电视广播占46.1%、医学保健知识讲座占21.1%。
2.2现场急救的知识
66.9%的人知道急救中心救护车呼叫电话是,有28.9%的人认为是,也有少数人认为是、;急性气道异物梗阻时,知道使用“海氏腹部冲击法”排除异物的人只有2.0%;一氧化碳中*患者,一般情况下口唇、皮肤颜色呈樱桃红色的正确率为50.8%;呼吸、心跳停止6min后可出现脑死亡的正确率为17.1%。
2.3现场急救的行为
手部大出血时,最直观、最快捷、最简单的止血方法是指压法止血,但知道该方法的只有16.9%,而有67.1%认为用止血带止血;会大动脉搏动的检查方法者占39.1%;口对口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次数的比例知道者只有7.9%;了解心跳停止患者瞳孔散大的正确率为46.1%;踝关节扭伤时,应尽快冷敷的正确率为46.9%;轻中度烫伤后立即冷水浸泡的正确率为32.0%;浓硫酸液溅在手背上时,最好的方法是马上用自来水冲洗,正确率为69.9%;问及在某人被汽车撞伤,神志清晰,躺在地上不能活动。最好的方法是立即医院的正确率为78.9%。
三:讨论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仍有社区居民对现场急救认识不深刻,不知道报警与急救的区别,知识面比较较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调查结果显示出社区居民中红十字会会员少。开展现场急救知识教育活动少;对急危重伤病患者的处理方法如心肺复苏、支气管异物、烧伤等知识所知甚少。这在处理一些比较严重的意外事故中是不科学、不规范的。有些甚至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几乎每个人都遇到过需要现场急救的时候,但是能够正确处理的人不多。在调查中发现年青人及文化层次高的人回答的正确率较高。在我们开展调查的同时进行的现场急救培训活动过程中,老年人普遍能接受现场急救的讲解、现场演示活动,且积极性较高,对于演示和一些操作观察很仔细,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还要求多次操作演示;部分小学生与家长能共同参与宣传学习活动,家长在学习的同时也配合我们对其子女进行安全和自我保护方面的教育,并着重提高其安全意识。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社区领导的重视程度对社区现场急救培训活动的效率高低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因此,对于知识层次较高的领导干部,应该加强宣传和交流,争取更多的支持。现场急救是整个城市和地区应急防御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随机性强,时间紧急,流动性大,涉及社会各个方面,使现场急救跨出了纯粹的科学领域…。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社区居民对现场急救的态度、知识和行为[2l。
3.1开展急救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急救重要性的认识
要广泛增强宣传力度,可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对大众普及急救知识,在居委健康宣传栏中刊登一些重要的、详细的现场急救宣传资料和发放学习资料,让社区居民在获得急救知识的同时也认识到现场急救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因此,通过初级医学教育,普及群众性现场急救知识是当务之急。
3.2多方合作.普及急救知识
现场急救具有社会性、群众性及长期性等特点。现场急救必需面向广大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共同实施现场急救培训计划。红十字会是现场急救培训的主要组织者。急救中心等机构由于与病人家属、事故现场的目击者有直接的联系,同时掌握的现场抢救技术及普及公众需要掌握的知识又比较吻合,因此,应该与红十字会一样成为开展普及教育的主力*。加强与其它急救系统单位如公安、消防、人防、血液中心和防疫站等联系协作,联合参与群众性现场急救知识普及教育,合作培训群众性各级急救人员,应付突发灾害事故。
3.3及培训内容
3.3.1急救员的配备
在社区内每60~人中。应有一名不脱产的急救员。每人配备简单的急救箱。要在出现灾害事故之后,急救人员应很快出现在现场,做好现场急救工作。同时在伤医院人员不足的临时补充。
3.3.2急救员的培训
(1)急救员培训基本要求:①急救技术训练应尽量采用徒手操作;②要求操作简单易行,容易学会和掌握;③效果必须行之有效;④培养急救人员高尚的医德医风,树
立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思想。
(2)急救员应掌握的主要知识和技术:①常见病情、伤势的判断;②呼吸心跳骤停时的心肺脑复苏技术;③止血技术;④骨折固定的技术;⑤伤口的清理和包扎技术;⑥搬运伤病员的技术;⑦呼救的技巧;⑧各种灾难病伤员的脱险技术。
四: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步伐也越来越快,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促进个人安全,保护家庭安全,提高社会安全”已不再局医院的责任,而是针对个人、家庭、社会的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行为,启发及培养公众性保健意识是全社会的责任。时间就是生命。现场第一目击者如能在医生赶到之前争取了宝贵的抢救时机,及时有效的现场急救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防止再损伤、减轻患者痛苦及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同时,对伤患者进行及时、正确的现场急救处理,就能提高抢救成功率,使伤残率、死亡率降至最低。这对于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来源邹晓平,秦红侵删